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政委同志!88年后,高速道路通畅,请返程……
信息来源: 新甘肃 发布日期: 2024-04-04 13:47 浏览次数: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到湖北省孝感市,距离1500公里。

清明节前夕,在连霍高速公路上疾驰的一辆小车内,端坐着的易方喜怀中紧抱一方红布覆盖的瓷瓶——长眠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烈士陵园的西路军红九军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在侄孙的怀抱中终于踏上“回家”之路。

这次“回家”,整整时隔88年。

1936年10月,年仅26岁的易汉文时任西路军红九军二十七师政委,在古浪城一战中,牺牲在古浪城水关门处,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洒在了古浪这片热土上。

“易汉文是我的四爷爷,他们弟兄一共6位,其中有4位加入了红军。”前来接烈士易汉文回家的是他的侄孙易方喜,从他记事起,就听家里老人说过,祖辈上有位爷爷去参加长征,但这一去成了永别,此后再无音信……

“四爷爷当年20出头的年龄就参军作战,没有直系后代,更没有遗物可寄托情思。”易方喜回忆道:“当年父辈们健在时,一直想找到四爷爷,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一直苦寻无果。”

于是,“易汉文”这三个字,由父辈传给儿女,儿女再传给孙辈。虽然无法得知他的音容笑貌,但寻找英烈始终刻在整个家族每个人的脑海里。

长大后,易方喜登录中华英烈网输入“易汉文”三个字,检索到“1911年12月出生,1936年11月牺牲,牺牲地点: 甘肃省。”等信息,可是最关键的内容:安葬地点上面却赫然留着“不详”。

“虽然知道他在哪里牺牲,但一直不知道他的安葬地。”易方喜说。

2021年,大悟县摄制的《西路军中大悟人》文献纪录片获得国家级奖项,红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的悲壮故事,在大别山开始广为流传,这让寻亲多年的易方喜看到了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寻找四爷爷易汉文”的消息在有心人帮助下,飞出了大别山,传到了千里之外的陇原大地。

终于,在88年后的2024年春天,一通关于易汉文的电话让大家热泪盈眶:遗骸埋葬地找到了!

3月22日,易方喜接到甘肃古浪战役纪念馆打来的电话,确认了易汉文安葬在甘肃古浪这片红色土地上。3月26日,在多方推动下,在广西南宁工作的易方喜到达甘肃古浪战役纪念馆。

一段深刻的革命历史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1936年11月11日,红军西路军与马元海部队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进行激战。三场鏖战,红军取胜,但有24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易汉文便是其中之一。

在甘肃古浪战役纪念馆,易方喜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发生在河西的那段西征历程,他仿佛透过排满墙壁的英雄事迹、图文资料看到了红西路军在古浪境内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眼前似乎还浮现了彼时年轻的政委、四爷爷易汉文冲锋陷阵的画面。

“四爷爷,终于找到您了,跟我们回家吧!”3月26日,在甘肃古浪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长眠于此的烈士易汉文等来了自己的亲人。易方喜将那个熟悉的名字擦了又擦,双手捧起先烈们用鲜血染红过的黄土,缓缓放到陶瓷罐中。

如今,易汉文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畅通的高速公路连接南北,不久后,高速铁路也将穿境而过。2020年,古浪县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群众安居乐业。生态上,过去风沙肆虐的腾格里沙漠南缘,如今以每年10万亩以上的速度进行治理,满目碧绿。

这场景,如英烈所愿。

离家太久的政委同志,前方高速道路通畅,请返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