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古浪县规划纲要>古浪县“十四五”规划>古浪县规划纲要
索引号: 11620622013933539B/2017-0577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古浪县人民政府 组配分类: 中央、省、市规划纲要
文件编号: 古政办发〔2017〕178号 发文日期: 2017-07-19 00:00:00
成文日期: 2017-07-19 00:00:00 有效性: 有效
古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古浪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7-07-19 00:00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关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省、市驻古有关单位:

现将《古浪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古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717

 

古浪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武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进一步明确我县“十三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如期实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工作主题,继承创新、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精准发力、转型升级,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实现古浪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20年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0年,古浪县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市级目标6.30%。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县科技教育与普及全面发展,社会科普工作进一步贴近大众。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公民的科技信息获取能力、甄别能力、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创新型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1.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激发和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为主题,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安全相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同步,以“节水、治沙、造林、防污”为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绿色共享的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学认识兴趣明显提升,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技能的运用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科普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农民的科学素养明显提高,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异明显缩小。到2020年,按照市级要求,全县80%以上的乡镇建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3.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政府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初步形成多渠道、社会化投入机制,增建基层科普场馆,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体系与培训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在中小学校全面开设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度融入互联网时代。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突出亮点,增加投入,壮大队伍,提升水平。

4.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增强政府主导力度,充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构力量。明确工作职能,完善工作机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共同推进,支持在政务服务系统和场所设立科普服务窗口或平台。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完善共建、动员、考核与监测评估等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县教育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全面总结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经验,构建符合科学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推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创新型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才干。加强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到2020年,在校参与科普活动的学生不低于90%。(县教育局、团县委、县科协、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明确对科学与技术领域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学校科学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县教育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鼓励开办相关课程,聘请相关专家、教师予以指导,积极踊跃参与全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工作,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鼓励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工业园区、生产车间、设施农牧业基地等参观学习,了解掌握科学知识。鼓励各学校开展以加强素质教育为主旨的研学旅游,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游的研学旅行活动。依托全县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建设生存训练、地质科考、科普教育、红色教育等研学旅行基地。(县教育局、团县委、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旅游局、县环保局、县民政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卫计局、县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使科技教育资源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生动,满足青少年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增强网络科普资源的趣味性、感染力、参与性。完善网络,以优质的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吸引青少年,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农村科技教育信息化水平。(县教育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下山入川”工程,加大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投入,助力富民产业培育,提升农民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着力提高农村妇女和农村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县农牧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突出以青年农民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站、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的积极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培训、科学普及和文化教育,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专家辅导、组织参加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等方式,促进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到2020年,90%以上的乡镇农技干部、80%以上的村干部每年都接受科技培训,年农民新技能培训8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达到0.3万人。(县农牧局、县委农办、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文广局、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林业局、县总工会、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着眼助推“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的示范带动作用,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向周边群众辐射、传播、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乡村舞台、环保科普行动、农村安居宣传、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宣传普及绿色发展、安全生产、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理念,推广优良品种及农村实用技术。完善农村科普“站、栏、员、网”建设,建立以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为主体的专家咨询服务团和志愿者队伍,向农村、农民群众宣传科学生活观念,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强乡镇科普组织建设,开展农村科普员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县科协、县委农办、县农牧局、县科技局、县林业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民政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科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增加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科普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文明乡村行动等惠农工程,以科普新闻、科普专栏、典型推树、经验介绍等方式,营造广大农民了解科技、贴近科技的良好氛围。围绕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的建设与培养,重点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培训,大力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惠农示范工程”。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创业项目开发指导、管理培训、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县科协、县财政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文广局、县委组织部、县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普及“互联网+农业”和电子商务知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兴趣。加大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有效发挥网络宣传作用,不断更新充实政务网、科技网、教育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站科普惠农的相关内容。发挥科普类微信平台、科普网络、甘肃科协网、武威科协网等作用,通过各领域专家线上为农民答疑解惑,帮助提高科学素质。(县农牧局、县科协、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对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的科普精准帮扶。扎实推进科普精准扶贫工作,加强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妇女和农村留守人群的科普服务力度。组织千名技术人员下乡,以科技进村、入户、入棚、到田,促进贫困乡镇、贫困村组特色农业发展。以推广稳产增产和防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强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服务团、农业科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以回乡知识青年、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等重点人群为主要对象,通过现场指导、集中服务、远程培训等多种手段,在贫困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知识普及,培养一批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大力开展巾帼科技示范工程,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努力提高贫困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带动更多的贫困村妇女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生活、做出新业绩。(县委农办、县扶贫办、县科协、县科技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其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县人社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深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提升为核心,推动人才成为创新创业主体,让创新成果充分涌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新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应用,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和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队伍。邀请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送科技活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培训学校为基础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对失业和低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培训。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完善技能培训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网络学习平台,采取面对面授课和实践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突出从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对创业者进行项目选择、成本核算、法律法规等系统培训,全程模拟创业过程。把科技培训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开展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等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培养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每年90%以上的街道、社区干部接受各类科技培训和科普教育,城镇80%以上的各类从业人员接受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教育局、县工信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积极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职业培训等活动,充分利用专家咨询、科普展览等活动形式,以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心理疏导、防灾减灾、权益保障、疾病防控等为主要科普内容,帮助他们适应城镇生活、融入城镇发展。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创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助力城镇可持续发展。(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民政局、县安监局、县食药局、县卫计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4.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积极组织参与市县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技术创新大赛和“讲理想、比创新、比贡献”等技术交流和科技服务活动。开展科技政策宣讲、知识产权服务等主题活动,宣传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管理能力,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自觉地把科技创新摆在全面创新的核心位置。重点培训党政领导、各级各部门科技管理干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教育培训班,采取外出考察学习、召开研讨会、专家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行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意识。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任职培训、在职培训和业务培训中积极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将科学素质内容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培训计划,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增强科学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持续发挥网络教育作用,充实干部科学教育在线学习内容,聘请相关领域学者线上与学员互动,推动“网上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组织高水平科普报告会、科普水平测试、科普巡展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加强科普师资力量建设,提高科普教育水平。着力做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培训等工作,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习惯,提高其心理应急能力。突出古浪特色,建设适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科普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实地参观学习,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与科普活动。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专家咨询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卫计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推动科技教育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县教育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训和研修。依据专业特点,开设13门科技教育相关课程,制定科技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专项培训,逐步实现实验实训基地共享。到2020年实现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各类人群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和需求,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等,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依据专业特色,鼓励教师自编科技教育培训教材,注重培养具有创意、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自编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团县委、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卫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进一步改进科技教育教学方法。提倡科技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推动“参与式”科技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提高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推广有利于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课程和项目,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形式和内容。研究建立符合我县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以各类实验室为载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打造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校外教育基地。开展创新与实践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到2020年,85%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居民科学素质,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城关街道办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开展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文明街道等创建活动。围绕社区居民需求,通过科普日、科技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标准日以及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开展科学保健、科学饮食、老年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家庭急救知识、家庭教育、优生优育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讲座,提升居民科学素养。积极探索建设社区科普服务平台和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新路径,服务社区群众。(城关街道办、县民政局、县文广局、县妇联、县卫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基础设施。依托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拓展基层服务中心的科普功能。建设完善社区科普橱窗画廊、科普图书室等设施,加大社区科普的覆盖面。不断提高社区科普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基础设施作用。(县科协、城关街道办、县文广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格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到2020年,建成全国科普示范社区1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2个。激发全社会参与科普的积极性,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学校、企业、社团、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县科协、城关街道办、县文广局、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提升科技精准传播精准服务水平,满足公众个性化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定向、精准、快捷推送科普信息。(县科协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在县区门户网站塑造、运用和推广好“科普中国”、“数字科普”品牌,推动科普领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打造科普新格局,构建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为目标,实现科普信息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等领域创新发展。(县科协、县委组织部、县文广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聚焦公众需求,采用新闻导入、好奇心驱使、科学解读等方式方法,创新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优化科普内容科学性,建立完善专家审核和公众纠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内容把关机制,形成机构、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协同联动的科普信息生产和分享的生动局面。(县科协、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积极组织和动员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拓展科学传播领域和空间。到2020年,实现公民通过互联网有效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70%以上;城镇社区、学校的科普信息到达率达到90%以上,乡村社区的科普信息到达率达到70%以上。(县科协、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繁荣科普创作。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突出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大力开展科幻画、视频等科普作品创作,制定对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推动科普作品开发,加大科普作品传播推广力度。(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局、县文广局、县科协、县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引导全县创新方式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支持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次。鼓励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营造全社会学科学的浓厚氛围。(县文广局、县科协、县委宣传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6.促进科普信息的落地应用。通过科普中国服务云、科普中国V视快递、科普中国e站推送等方式,结合全省推广的科普中国语音信息平台的全覆盖,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强化移动端科普推送,支持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鼓励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强化科普头条新闻推送,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加大对贫困地区群众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推送力度。(县科协、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县工信局)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从构建科普公共服务体系目标出发,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城乡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由县科协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指导。制订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县基本建设计划。按照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标准和评估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县发改局、县科协、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推进全县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突出信息化、时代化、体验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社会化,建设古浪县科技馆,实施科技馆免费开放。大力推动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的应用,提高科技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县发改局、县科协、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科技馆建设。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逐步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场馆结构布局。(县科协、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文广局、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80%以上社区建有“站、网”(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网络),80%以上行政村建有“站、栏、员”(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科普信息宣传员)。(县科协、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完善科普产业链,培育科普产业市场,争取金融、财政政策支持,探索建设科普众创空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县科技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优化科普产业准入制度,创新更有效、更具体的优惠措施,以适应和推动科普产业的发展。降低投资科普产业的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我县科普产业。积极落实国家关于科普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发推广,拓展传播渠道,开展增值服务。围绕数字化、艺术化、智能化、娱乐化等领域开展科普产品创新设计。加强与产业园区等社会力量联合,扶持和发展一批科普产业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推动科普展览、科普图书出版、科普旅游、研学旅游等科普产业的发展。开展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县科协、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文广局、县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科普产品的研发、创造、设计、生产、流通,发挥集成效应。通过竞赛、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研究并培育科普产品独特的竞争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科普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实现集约发展。搭建科普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力度。(县科协、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增强适应现代科普事业发展的能力。(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深入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遵循科普人才成长规律,以科普工作者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制定培训目标、计划和考核方法。发挥社会团体的资源力量,落实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相融合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培训;采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方法,引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和科普活动经验丰富的培训师资,提高教学与培训水平。(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科协、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搭建分级、分类科普人才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电子平台,制定高端科普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规划。结合科技教育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动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社区、行政村科普宣传员全覆盖。(县科协、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气象局、团县委、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依托我县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建立科普志愿者的选聘、激励、考核和淘汰机制。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县科协、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

(一)组织领导。

1.县政府领导本方案的实施工作,研究部署全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大事项,制定工作计划,交流工作经验,督促工作落实。成立县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

2.各乡镇政府要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总体框架以及目标管理考核。

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分工安排,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相关工作规划,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高效落实。

(二)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县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乡镇政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研究和经验交流,健全完善全民科学素质状况考核监测评估体系,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组织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第三方评估,评估阶段性工作成效,总结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指导协调。

3.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三)工作保障。

1.政策保障。建立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统筹安排,深入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我县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2.经费投入。将科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所承担的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科普投入,开展职工科学教育培训。探索设立科普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进度安排。

1.启动实施阶段。20175月底前制定县方案并启动实施。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发挥好县纲要实施办公室组织推动职能和各牵头单位工作协调作用;各乡镇制定本辖区具体工作方案并启动实施。

2.全面实施阶段。2017-2019年,突出重点,分步推进,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对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

3.总结评估阶段。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全县《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